一直想要有个类似周刊的专栏,一方面可以沉淀一下自己每周的一些输入,另一方面可以给自己有一个集中写思考的场景。 我在内网语雀中曾今搞过类似阅读周报的方式,但是只坚持了几期后就放弃了,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是以下几个原因:
- 时间点不固定,忙碌起来,delay到下一周之后就不会去写了。
- 缺少碎片化记录的地方,写周报的时候再去收集就会花更多的时间了。
- 行文内容不够确定。
因此,这几个问题能否解决是关乎着我这个周刊是否能持续更新下去非常重要的关键。我也为此制定了如下的方案:
- 固定每周四为周刊的发布时间。
- 固定Instapaper为阅读类材料的收集汇总地方。
- 利用语雀小记来记录自己的碎片化想法。
- 内容固定:1主题 + 2推荐 + 3碎片想法。
我之前固定听的一个播客是吴军的“硅谷来信”,而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是阿里巴巴云谷园区,每周四我发文的时候应该也正在云谷,因此我在这里也蹭一下,这个专栏名就叫“云谷采撷”
。
推荐
1. 假如我看不见,iPhone可以带我出行吗?
2. “民粹”究竟是个什么鬼?
我在最近的几篇文章里一直用到“民粹”(Populism)这个概念,因此觉得有必要厘清一下关于“民粹”的几个问题。 解释“民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术语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能够令所有人信服的精准定义。由于这个词在最近的几十年被大量地使用,“民粹主义”所呈现的面貌非常多样化,根据其不同特征能够细分为诸多类别,导致了“民粹”一词的词义边界非常模糊。本文也只能对“民粹”的历史由来以及大致现状笼统地进行一下讲解,同时由于这个话题会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政治敏感议题,一来不便深入展开,二来必须在政治正确的框架下讨论。大家可能会在文中发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叙述逻辑,实乃不得已而为之,请各位读者自行甄别。
碎片想法
1. 裁员的背景下普通人应该怎么办?
上周四聚餐,同组的小伙伴们聊起阿里云今年可能要裁员了。当时心想着应该不至于吧,没想到周五的时候就听到风声说裁员名单已经确定了。
这两天,裁员的新闻在脉脉、小红书、微博都上了热搜,也有好几个人微信问我是真是假,并且给了一波关切。这次我们团队大概走了10%左右的人,不可谓之不多,而且不少人我感觉还是蛮优秀的,其中有一个同事在聊完回到工位上的时候失声痛哭,心酸、心麻。
尽管这次裁员危机里并没有我,但是这两天总是心神不宁,脑子里最多出现的想法就是,“我们还会有未来么”?
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
我曾今说过,不想做公务员是因为我从上班的第一天就知道我接下来的这些年要做什么事情。而我喜欢那种自己能掌控的了的生活、乃至命运。
可是如今?我们还是否能掌握命运呢?或许,这种掌控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在面对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能做些什么?
一方面,要努力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虽然说任何公司不可能因为某个人的离职而运转不起来,但是如果开掉这个人所带来的成本比留下这个人的成本更高,那公司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理由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因此不断的在公司业务中扮演关键角色,拿到优秀的成绩,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最佳路线。
另一方面,天有不测风云,如哲库这种就直接全员裁员,这时候无论你多优秀都避免不了离开这家公司了。碰上这种情况,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优秀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缺少机会的,不能因为外界环境而产生太大消极的影响。但是前提条件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社会永远会缺优秀的人的。
修炼内功 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上。
2. 周期性
经济学家经常说经济是有周期性的,那么为什么会有周期?除了经济,其他领域也会有周期吗?比如一个足球俱乐部的兴衰是不是也是周期的一种体现呢?
3. 向前看
不要停留在回忆中,人要活在当下,向前看。
感谢对我说这段话的挚友,这周挺消极的,但是这句话点醒了我。
以上,笔于云谷 与 桦枫,今天周四,明天请假,回老家。